——在股份公司成立四十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
“從業務員做起,認真踏實走好每一步,不斷積累經驗和客戶,不怕挫折和失敗,從小到大,善于思考和總結,努力創新,完善自我”這是公司工會給我定的發言主題。這幾點講得很好,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標。
非常高興參加這次座談會。和大家一起,共同回顧過去、展望未來,以這種特殊的方式來慶祝公司成立40周年。今天我想匯報的題目是“讓憂患成為一種職業心態”。
我出生在農村,我們小時候農村物資是非常匱乏的,吃個葷菜比如魚啊肉的,非常難得。新衣服不到過年基本不太可能有,過了節,基本也沒有,因為又收起來了。不像現在,年輕人每天都可以考慮怎么吃得更好、穿得更時尚。正是當時那樣的短缺環境,讓我形成了一種習慣性擔心。用個現在時髦一點的詞,就是有點“憂患”意識。遇到事情,總喜歡想,萬一不行怎么辦。
工作以后,這種心態也被我帶到了工作崗位上。我是94年大學畢業后進公司的,剛開始在貨源崗位干了三年,之后轉到了外銷員崗位,后來又逐步成長為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。角色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轉變,從大學門進公司門,由學生到職員,再由普通業務員逐步成長為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,而我的習慣性擔心并沒有改變。做貨源時,總擔心,質量不能保證怎么辦、品種不多怎么辦、交期不及時怎么辦。做業務員時,又擔心,客人不滿意怎么辦、客人的客人不滿意怎么辦。做了經營管理人員后,又有了新的擔心。現在回想起來,我感到,也許正是由于有了這樣一種憂患意識,才使得我工作起來一直不敢馬虎、不敢懈怠。這么多年來,我的業務從無到有、業務量也上了一定規模,但從未出現過死賬、壞賬,良性交易率達98%以上。客人基本穩定,客人滿意度也都不錯。
我感到,憂患,首先應當是一種態度。是一種對待工作,干好干壞不一樣的態度。我剛開始干外銷員的時候,也沒有任何業務基礎,領導給我的定位就是進行市場開發,而接觸市場的機會就是每年的廣交會,和現在年輕業務員的成長軌跡差不多。記得自己接的第一張訂單就是廣交會上認識的一位巴拿馬客人給的,一個柜的T/R口袋布。當時是激動、興奮,又忐忑,就害怕哪一個環節不到位,好不容易遇到的客人跑了。因此,從貨源、組織生產、進度跟蹤,我基本上每天一個電話。哪知道后來客人來驗貨時,還是節外生枝,因為工廠打卷起皺問題沒能通過。我說服客人第二天重新檢驗,自己當晚就和工廠一起加班返工,我們的誠意和服務最終打動了客人,他當面給我們簽出了客檢證,然后出貨,安全收匯。這件事雖然過去很多年,但依然歷歷在目。這個客人是我的第一個客戶,當年他給我的訂單就達到了50萬美元,成為我業務成長的重要起步。如果當時我抱著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態度,當年我留不下這個客戶,也就沒有我后面的業務提升。現在雖然由于市場原因和客人已無業務往來,但偶爾還有聯系,也已然成為了朋友。
其次,我感到,憂患也應當是一種擔當。做業務,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,業務量越大,出現的麻煩量也會成比例上升,尤其現在,整個市場不太景氣的情況下,貿易摩擦更容易發生。怎么樣防患未然始終是我們業務拓展的重中之重。為了穩定客戶,我們積極推行與客人的業務關系發展為合作關系,真正做到唇齒相依、共同成長。我現在的主要客戶,經過10多年的合作,業務量從當初的一年100多萬美元,發展到現在的一年1000多萬美元。其間雖然經歷了人民幣匯率的并軌、08年金融危機、10和11年的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,但我們與客戶依然是緊密的合作伙伴。在和客人的合作成長過程中,我們作為客戶在國內市場的眼睛和耳朵,做到了對國內市場的分析和預判,把憂患意識提升到日常工作中。前幾年棉價瘋漲時,我們果斷建議客人減少棉類品種、增加化纖品種,并及時調整和加大化纖品種的開發力度,使我們不但保持了原有的市場份額,并且由于新品的開拓,在市場困境中反而形成了增量,這樣,提升了客戶對我們的信任度和依賴度。
再一個,我感到,憂患更應當是一種責任。作為一名公司培養起來的老業務員,同時也是一名經營管理人員,有責任,也有義務為公司的未來發展積極準備。平時,我們注重抓好新人的培養,建立新人成長規劃、開展業務手拉手、新老傳幫帶活動,希望能夠幫公司帶出更多優秀業務員,為公司的明天儲備力量。
人無遠慮必有近憂。在憂患意識驅使下,很多時候,我們對工作、對事業就會多一份敬畏、多一份擔當、多一份責任,工作中也便少了很多疏漏,多了很多創意和精彩。以上是我從事業務10多年來的一些小小體會,和大家共勉
周光華
聯系我們 | 網站地圖
Copyright2016@江蘇匯鴻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0503606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