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希望與價值創造之間形成正相關,但事實上,負反饋的存在讓這一課題成為世界性的企業難題。
個人以為,公司治理的本質是在各利益相關者之間訂立一種契約,實現公司治理的價值最大化,關鍵在于“平衡”與“聚合”。
平衡,就是要在利益各方之間找到一種平衡關系,股東、董事會、經營層、員工以及企業外部各利益相關者,利益訴求各不相同,良好的公司治理需要找到這個平衡點,既形成利益的最大公約,又形成有效的約束制衡。從價值創造最大化來說,首先在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,在于企業永續經營能力的提升。雖然中國的資本市場還很不成熟,投機與短視依然是市場的主流,但一個優秀的董事會必須要把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作為長期目標,企業不能媚俗,企業需要堅守。其次,要保護投資者的利益。通過建立有效的機制來保證股東利益,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內容。上市公司監管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,就是要增加公司的透明度,讓全市場來評價你的信用,用類似區塊鏈技術的“去中心化”模式來全員監管。但目前總體來看,違規成本還是低了。第三,要能給投資者良好的回報,上市公司應該建立強制分紅機制,這樣,真正優質的企業能夠進一步優化股東結構、資本結構,價值投資也才能逐步成為市場的主流。
相對于創造價值來說,天平的另一端是制衡,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再高的回報也不會說多;管理環節多了一定會降低決策效率,喪失機會成本,關鍵環節失控則更容易產生經營風險;寬松會滋生懶惰,嚴管則制約創新,等等。這些是公司治理帶來的負向反饋,各種管理模式創新都在力圖解決這些問題。一個企業,戰略決定者的認知決定了企業文化的偏好,也決定了企業的管理模式,“企業文化就是一把手文化”不無道理,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找到平衡點,讓負反饋最小化。失敗的企業原因基本相同,優秀的企業管理模式各異。
聚合,顧名思義,就是集聚動能,形成合力。公司治理的價值創造,比“平衡”更大的要義是“聚合”。一是聚合利益。讓相關各方成為利益共同體,且要讓企業的長遠目標成為利益各方共同的追求,行穩致遠。二是聚合資源。把經營鏈條中各個環節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整合起來,提升效益,提升效率。各類商業模式創新中的供應鏈集成、平臺經濟、共享經濟等等,無一不是圍繞聚合資源展開的。上市公司的并購、重組、轉型等等核心還是爭奪市場資源、構建競爭優勢的角力。三是聚合人心。人才是第一生產力,企業的主體是人,關鍵是企業家。成功的公司治理能把人的創造性充分激發出來,讓企業家的智慧充分發揮出來,把員工的向心力充分凝聚起來,成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堅強支撐。(作者系江蘇匯鴻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)
聯系我們 | 網站地圖
Copyright2016@江蘇匯鴻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05036067號